您当前所在位置:不锈钢复合管 > 不锈钢复合管资讯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和整体添加元素抗菌不锈钢

更新时间2019-11-11 11:47:19  点击次数:1071次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管
01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是指利用不锈钢为基体,通过喷涂、溶胶-凝胶、复合镀、离子注入等方法,将具有抗菌功能的各种材料涂覆上。这种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在20世纪最先被开发。

其中,涂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抗菌性较强的银铜锌或者利用它们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作为涂层,这种抗菌不锈钢也称为无机涂层抗菌不锈钢;另一类是具有光催化性的Ti 和 Zn的氧化物的涂层,它的原理是在光照时产生电子空穴对,并与其表面吸附的OH- 和O2 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这两种自由基可以直接攻击细菌的细胞,并导致细菌蛋白质变异和脂类分解,达到抗菌的效果。

TiO2 系光触媒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抗菌防污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同时TiO2光触媒起抗菌作用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合适的波段光的照射,二是发挥抗菌作用的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这限制了TiO2光触媒作为抗菌剂的应用范畴。

 使用表面涂层技术制造的抗菌不锈钢餐车正逐步推广至中小学食堂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的缺点类似不粘锅:表面涂层会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消耗甚至会脱落,这样就难以达到长久抗菌的效果,因此这一类抗菌不锈钢一般不会用来制造直接入口的餐厨具。如何提高抗菌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力,并保证抗菌涂层安全性,是此类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

02
整体添加抗菌元素抗菌不锈钢

整体添加抗菌元素抗菌不锈钢也称为合金型抗菌不锈钢。即在不锈钢的冶炼过程中以合金的形式加入抗菌元素。再经过特殊的热处理手段获得具有抗菌功能的不锈钢。这种方法所制备的抗菌不锈钢最主要特点是:抗菌金属离子与不锈钢基体合而为一,在不锈钢的表面和内部均匀分布并不间断释放。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产品损坏而影响抗菌性,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含铜和含银抗菌不锈钢。

含铜抗菌不锈钢
铜离子有良好的抗菌性。与传统不锈钢相比,含铜抗菌不锈钢内部含铜比传统不锈钢多0.5%~1%。研究表明,含铜2.5%的抗菌不锈钢就能完全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我国首批抗菌不锈钢的工业化量产由宝钢在2009年实现,主要产品为铁素体含铜抗菌不锈钢。其中铜的质量分数在1.4%~1.6%之间。该抗菌不锈钢的杀菌率在99.99%以上,可应用于餐具厨具及家电等。

含铜抗菌不锈钢抗菌机理:
在不锈钢的冶炼过程中以合金的形式加入铜,通过铸造、轧制并加以适当的热处理,使不锈钢中析出ε-Cu相,并且这些ε-Cu相高度弥散分布,从而赋予不锈钢抗菌能力。使用过程中,不锈钢基体中抗菌相的不断析出,当富含抗菌元素的抗菌相裸露于基体表面时,抗菌元素便会溶于水,进而形成水合离子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结构,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直至杀灭细菌。

含铜抗菌不锈钢研究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ε-Cu的固溶问题,只有相在基体中占一定的比例,才能体现良好的抗菌性。同时,富铜相的析出过程是一个被Cu扩散控制的热激活过程,会带来耐腐蚀性降低、加工性能差等问题。

含银抗菌不锈钢
从抗菌性、安全性、工艺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含铜抗菌不锈钢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品种。那么单从抗菌性能上考虑,佼佼者就是含银抗菌不锈钢。含银抗菌不锈钢成本和工艺难度都有所增加,使它成为了抗菌不锈钢家族中的贵族。


银是抗菌性很强的金属元素,大约是铜的100倍。由于Ag+会与细菌相结合,添加少量的银就能使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菌性,通常银的加入量仅为0.04%~0.1%之间。但是,含银抗菌不锈钢的冶炼工艺较为复杂,因为银常温下不能固溶到不锈钢的基本组成元素中,很容易在晶界析出,造成抗菌性分布不均,这样就使得冶炼出的不锈钢难以成型。

日本的川崎制铁最早通过控制化学成分和连铸工艺的方法来实现在不锈钢中添加银,最终获得含Cr在10%以上,含Ag在1%以下,具有良好加工型和耐腐蚀性的抗菌不锈钢。

目前国内含银抗菌不锈钢用品很难买到,大多数商家都停留在概念炒作上,国内也就钢铁研究总院研发过几款厨刀,而且上市量很小。


已证明,抗菌不锈钢对大肠杆菌杀灭率高达99.9%、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高达99.5%、白念珠菌杀灭率达99.0%、枯黑菌杀灭率达86.6%。

这4种细菌是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致病率很高的细菌。如果抗菌不锈钢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大有帮助。

抗菌不锈钢可应用的范围覆盖了医疗器械、食品器械、餐饮器具、家用电器、卫浴器具、公共设施等等。例如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应用于全自动洗衣机、食品冷藏领域的效果显著;马氏体抗菌不锈钢主要应用于菜刀、厨房用剪刀等刀具制作方面;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则适用于医疗器械、食品等相关设备中。

可以说凡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可以用到抗菌不锈钢。


我国对抗菌不锈钢的研究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的发展仍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在品种和总产量远低于国外,在标准制定方面也基本空白,目前已实行的国家标准只有GB/T24170—2009《表面抗菌不锈钢第1部分:电化学法》。由于缺少统一规范,对抗菌产品性能的测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准则,虽然国内有不少关于抗菌不锈钢的专利及产品问世,但开发出的产品性能与高端指标差距较大。因此,制订我国在抗菌不锈钢领域的标准,建立抗菌不锈钢质量和抗菌能力评价体系是推动抗菌不锈钢发展的重要工作。


同时,抗菌不锈钢制备工艺复杂(需真空特殊热处理),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出现的合金型抗菌不锈钢成品大多为棒材、管材、板材,需二次加工(焊接、冲压等)才能形成最终产品,这对于结构复杂的机械结构件来说是不适用的。这类缺陷限制了抗菌不锈钢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因此,降低材料的成本、拓宽抗菌不锈钢材料的应用领域等,是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编辑:admini)